廉政文化

清风之旅

当前位置:廉政文化 > 清风之旅  
弘扬秀夫精神,忠孝清廉家风代代传

  


陆秀夫纪念馆

  今天的清风之旅,我们一起走进陆秀夫纪念馆,感悟以“丹心报国、坚贞不屈、情系桑梓、清正廉洁”为核心的秀夫精神。

  陆秀夫,字君实,嘉熙二年(1238年)农历十月初八出生于古淮安府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也就是现在建阳镇的老街上。陆秀夫于祥兴元年(1278年)受封左丞相,驻军崖山抵抗入侵的元军。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死,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追谥陆秀夫为“忠烈公”。

  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建阳镇于2001年,在陆秀夫出生地忠烈堂的旧址新建陆秀夫纪念馆,先后建成景忠书院、忠烈堂、读书处和碑林等景点,同时还成立了盐城市陆秀夫研究会,于2002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2004年纪念馆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8年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万多人次。


  景忠桥——情系桑梓、为民务实的精神

  相传当时陆秀夫参加完省试之后,回到建阳祭祖,发现曾经的读书精舍已经成了一片孤岛,学童们每天都要乘船往返,条件十分艰苦,于是陆秀夫出资架了一座桥,那座桥叫墨水桥。明朝万历年间,重修此桥。为纪念他情系桑梓,因陆氏系景忠堂,故改名为“景忠桥”,作为纪念。


  忠烈堂——丹心报国、为业忠诚精神

  忠烈堂,仿古式的高脊建筑,青砖小瓦,风火山墙,这样的建筑意境,暗喻着陆秀夫清白无瑕的品质和丹心报国的情怀。忠烈堂正厅供奉着3米多高的陆秀夫坐像。堂中横匾上“光前裕后”四字,是陆秀夫为其家祠所题写。这四个字的真迹保存在北京博物馆里,意思是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


  亮节林——坚贞不屈、为纪担当精神


  竹子象征着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精神。陆秀夫在临安失陷、皇帝、太后投降之际,坚不投降,率二王(赵昰、赵昺)重新组建抗战小朝廷,坚持在海上与元军作战。1279年,在崖山海战中,陆秀夫见元军四集,无法挽回败局,为使帝昺免遭凌辱,他拔剑在手,先驱妻、儿入海,然后负帝跳海。他临危受命、坚贞不屈、一心与国共存亡的忠贞气节,受到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深切怀念和由衷景仰。


  清廉池——清正廉洁、为人干净精神


  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莲叶象征着清正廉洁。陆秀夫不仅是民族英雄,而且也是清官。他一生清正,两度蒙冤遭贬,仍不改救国救民初衷。南宋咸淳十年(1274),朝廷调陆秀夫负责文思院,其职为掌理朝廷金银钱币及宝器,这个肥的流油且清闲的机构,其他官员求之不得,而他却无兴趣。心在抗元前线,就任不到两个月,就向朝廷送上了辞呈,请命赴淮东前线,协助李庭芝抗元。不久,陆秀夫又被奉诏为司农寺丞,掌管全国的财政、漕粮与田赋。陆秀夫尽心尽力,不让蛀虫钻空。朝廷看他廉洁奉公,是个治世的人才,接着又提升他为礼部侍郎、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在每一任上,陆秀夫皆恪尽职守,一心为民。当时有民谣曰:“老爷千千万,清官一二三,清官何等清,莫过陆秀夫”!


  秀夫精神

  秀夫精神,与纪检监察队伍忠诚干净担当要求、执纪为民的宗旨相契合。近年来,我县积极弘扬秀夫精神,锻造“四为”干部,即大力弘扬丹心报国、坚贞不屈、情系桑梓、清正廉洁精神,锻造为业忠诚、为纪担当、为民务实、为人干净的“打铁人”。

  2016年9月,县纪委将陆秀夫纪念馆作为建湖县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基地。每年5月“510”活动期间,县纪委以机关党支部为单位,分批组织机关党员赴纪念馆“秀夫精神大讲堂”,开展以“我向秀夫学什么”专题大讨论,通过重温秀夫故事,回味历史经典,零距离感悟秀夫的悲壮与决然,体会他的赤忱与果敢,在思想碰撞中逐步领会秀夫“丹心报国、坚贞不屈、情系桑梓、清正廉洁”的精神实质,增强履职尽责的政治自觉,增强纪检队伍向心力和凝聚力。


  年轻人该向陆秀夫学习什么?


  学习陆秀夫,不是学他当年的具体行为,而是学他高尚的为人品德。具体地说就是学习陆秀夫少年时刻苦攻读,渴求治国安邦的知识和本质,一心恢复中原的兴国之志;学习陆秀夫走上仕途,精忠报国,一心救国救民的奋斗精神;学习陆秀夫临危受命,坚贞不屈,一心与国共存亡的忠贞气节;学习陆秀夫情系桑梓,关注百姓民生,传承爱民情怀;学习陆秀夫清廉自守,始终严于律已。

©中共建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建湖县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6229号  苏公网安备320925202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