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如雨,润物无声
老父亲十九岁时入党,一直在村里和镇办单位工作到六十岁,年轻时半工半农,退休后全农,如今八十岁,农活也未中断过。最近老人又迷上了种菜种豆,家前屋后、田头圩埂,哪里有边角地就去哪里,种上油菜、黑豆、蚕豆、芝麻,种这些看似轻巧,却是杂活多,平田、施肥、拔草……
今天我和老公得了闲,陪父亲去种豆。老父亲负责放豆子,我用锄头翻土盖豆子,老公负责浇水。我的活儿最轻,老父亲放豆子要弯腰,他却坚决不肯跟我换:“我做习惯了,没事。你若弯半天腰,明天就要耽误上班。而且放豆子一次五六粒,你把握不好。”我偷偷地抓起豆子,放进豆塘里,老公果真立即喊起来:你这个肯定有十颗。老父亲又回头捡起几颗:“豆子多了,豆棵长不壮实,减产呢。这就像做人一样,不能贪小利、贪省事。”
“你们两个人都是吃公家饭的,工作上的事情要尽心尽力。不要怕吃苦,能做是福,吃亏也是福。”无论是吃饭时还是劳动时,听老父亲的政治课我已习以为常,师范时老父亲写给我的信常常是按要点排列的。
1
.jpg)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满仓。这田头种豆子再好不过了,荒在这里一样不种哪能呢?”我明白老父亲是把种好地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正如我们教师牢记教好学生是自己的责任一样。
两处地,四个田头,健谈的老父亲从家事说到单位事再说到国事,滔滔不绝。五点多钟,终于大功告成,打道回府。一路上遇到不少老熟人,三组的吴大爷一看到老父亲,高兴不已:“三爹爹真勤劳,越做越有精神。还记得三爹爹年轻时做大队长,带着二百多号人到建湖挑河工。每天一大早统筹安排好大家当天的河工任务,不但要负责面上的巡查,自己还领了一份任务,挑的不比他人少。司务长偷偷烧碗鱼汤给三爹爹,三爹爹严词拒绝。”放下挑水担子的陆二爷赶过来接上话茬:“鱼汤最后还是我家爹爹吃得了,我家爹爹老提起这件事,夸三爹爹无论做什么事情身先士卒,一片公心。”本家侄子钱二钢也凑了上来:“前几天我还碰到原来乡里搞建筑的祁爹爹,他说我家钱老太爷交道最难打,当初村里建小学,一根烟总不肯抽他们的,天天到工地上言必谈质量,叮嘱又叮嘱要对村里的孩子负责任。”
1
.jpg)
“难为三爹爹呢,人人都夸苗庄是个好地方,还是三爹爹这个头带得好!三爹爹你是我们村里的宝,要保重身体,田里的活就少做些呀。要吃豆子,到我家地里弄。”“对呢,稻子麦子都是机械化收割,你还能照应,蔬菜、豆子这些你就不要种了,事情多,你岁数大了吃不消缠。小姑奶奶以后要吃蔬菜到我家挑。”热心的家乡人,说得老父亲眉开眼笑:“自力更生、吃穿不愁。我不外来种种豆子,今天就不会遇见你们了!”
到家了,院子里的蔬菜在烈日的炙烤下,叶子都卷起来了,老父亲持着水管挥向菜地,只见那大股的水流在老父亲的微笑中滋润着一棵棵茁壮成长的菜苗,蒸腾着他们晚年生活的爱意与希望。
看着老父亲花色品种多样的菜园,那一棵棵菜苗又昂首挺胸、眉开眼笑,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我们都明白,父亲种的是花,是儿女们的美好回忆;是菜,是粮食,是我们一家人的健康之道。老父亲种下的还是魔力,让我们永远如他一样勤劳、尽责。曾国藩有句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我们祖上并没有传下如此这般的正式格言家训,但在父母亲的生活、行动、言语等诸多细节中,或许能捕捉我们家家风的踪影。
家风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浸渍、渲染,融化在每个家庭成员的血液之中。父亲的负责担当、吃苦耐劳、善良厚道,潜移默化而又深刻持久地影响着我们姐妹。
建湖县实验小学西校区 钱金雨
1
钱金雨,唐广泉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多年担任建湖县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参加江苏省“杏坛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盐城市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县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参加县“三人行” 教学论坛获得过最佳课堂奖、最佳辩手奖、最佳才艺奖、团体一等奖;多次在省、市、县开设示范课,受到听课老师一致好评;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在各类刊物发表随笔多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才能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每个家庭都有着各自的家风,只要能从中体悟到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就是好家风,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铭记在心、代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