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课堂

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廉政课堂 > 经验交流  
他山之石 | 第8期
发布时间:2020/4/10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497   分享按钮

  1.浙江:强化清廉村居建设 聚焦群众关切推动基层治理

  浙江省纪委监委出台《强化清廉村居建设 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意见》,从监督机制、县级巡察、问题查处、工作规范化4个方面明确了20条重点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2.重庆武隆:线上线下齐发力严查违规使用三公经费

  重庆市武隆区纪委监委一方面通过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设置包括烟酒、门票等预警项目,自动报警违规项目;另一方面随机抽查重点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严查违规公务接待、公款大吃大喝等违规违纪行为。

  3.宁夏青铜峡:“四警示”力促问题线索快查快结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纪委监委在落实问题线索处置“绿蓝黄红”四色预警的基础上,优化“四警示”管理措施,实时跟进线索办理进度,力促问题线索快查快结。

  4.浙江安吉:打造信访超市 化解矛盾最多跑一地

  浙江省安吉县全面整合纪委、信访、公、检、法、司、人力社保、卫健等部门的矛盾调解资源,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常态化开展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形成矛盾收集、按需调处、诉讼服务全链条机制,真正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目标。

  浙江强化清廉村居建设

  聚焦群众关切推动基层治理

  日前,为深化拓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浙江省纪委监委制定下发《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意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根基。结合我省今年村级组织换届的阶段性特点,我们拿硬招、出重拳,回应基层和群众期盼要求,深入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浙江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心下沉、工作下沉、力量下沉,以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为着力点,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重要内容,凝聚社会各方智慧和力量,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

  据介绍,《意见》从监督机制、县级巡察、问题查处、工作规范化4个方面明确了20条重点任务。重点解决基层特别是村(居)信访举报总量居高不下、一些问题线索得不到有效查处、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受到诬告错告等问题,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浙江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省提出,推动健全完善基层监督机制,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强化基层四责协同,加强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推动村(居)设立监察工作联络站全覆盖,推动完善村(居)干部资格条件常态化联审机制;充分发挥县级巡察职能作用,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同时,开展政治巡察,重点监督贯彻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情况、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情况、换届准备情况等,分类运用提级巡察、交叉巡察、点穴式巡察、机动式巡察、“回头看”巡察等方式,强化巡察成果运用,不断探索高质量推进巡察全覆盖的实现途径。

  据了解,从群众关切、问题多发的领域和环节入手,浙江加大基层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力度。《意见》提出,将对近3年来基层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强化重点案件攻坚,加大提级办理和交办督办力度。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深挖案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督促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开展澄清正名工作,整治基层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解决扶贫领域中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等问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重庆市武隆区

  线上线下齐发力严查违规使用三公经费

  “你们单位近日是不是用公务卡违规消费了1720元烟酒?请立即整改。”重庆市武隆区纪委监委驻区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发现区文化旅游委违规使用“三公”经费后,随即发出预警。

  这是武隆区通过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采用“线上+线下”监督强化“三公”经费监管的一个缩影。

  该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要求,设置事前申报、审核和预警三个模块,列入包括烟酒、门票等在内的21个预警项目,一旦某单位所申报的项目违规,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驻区财政局纪检监察组收到预警信息后,将立即核查情况,及时向申报单位提出整改要求。

  该区纪委监委还会同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抽调专业人才组建“三公”经费线下督查组。每月随机抽查民政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委等重点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通过核查财务支出票据、询问经办人、走访餐饮行业等形式,严查违规公务接待、公款大吃大喝等违规违纪行为。

  截至目前,该区通过“线上+线下”监督方式,累计发现辖区内“三公”经费在审批、管理、使用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122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督促相关单位清退违规资金38万余元,组织处理50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

  “四警示”力促问题线索快查快结

  去年以来,青铜峡市纪委监委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在严格落实问题线索处置“绿蓝黄红”四色预警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施“四警示”管理措施,持续跟踪督办、实时跟进线索办理进度,督促各案件核查组高速高质高效处置问题线索,确保每件问题线索都能在依纪依法、积极稳妥处置的前提下实现快查快结。

  一警示即正常办理。将所有分办问题线索进行台账式管理,把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或在正常办理期限的问题线索标示为绿色,按正常进度办理。今年以来分办的所有问题线索均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处置,共有385件分办的初核件、函询件、了结件被标为绿色。

  二警示即口头提示。在分办问题线索台账中将距离限时办结期仅剩10日的问题线索标示为蓝色,由案件监督管理室向问题线索核查组进行口头提示,明确要求将该问题线索在10日内进行限时办结,以促进度。目前已对3个核查组办理的5件问题线索进行了口头提示。

  三警示即下发书面通知书。对在初步核实、立案、留置、案件审理等阶段申请延长时限的问题线索在分办问题线索台账中标示为黄色,并重点关注进行预警,对距离申请延长时限期仅剩10日仍未办结的“套黄”问题线索,由案件监督管理室向核查组下发书面督办通知书规定办结时限。目前有22件初核件被标示为黄色,下发督办通知书1期26件。

  四警示即书面通报并提醒约谈。将申请延长办结时限后还未办结的问题线索标示为红色,由案件监督管理室形成书面通报,对相应的核查组予以通报,并由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对核查组主办人进行提醒约谈,严格规定限期办结。目前共有36件(含2018年遗留未办结件)初核件被标示为红色,5名责任人被提醒约谈。

  (来源:宁夏纪委监委网站)

  浙江省安吉县

  打造信访超市 化解矛盾最多跑一地

  几天前,浙江省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纪检监察信访窗口工作人员梅云平在受理该县溪龙乡一村民反映“村内违章建筑不拆除,相关工作人员不作为”的信访反映时,直接通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联系了县资源规划局,由县资源规划局驻点受理了相关违章建筑拆除的信访内容。

  “取了一个号,办了两件事,信访大超市确实很方便。”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人来访仅仅不到一个小时,就了解到自己举报的违建其实已经被立案查处,县资源规划局已向当事企业下发了《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当收到县纪委监委、县资源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不存在不作为慢作为行为”“已责令企业限期拆除超面积建筑”的信访反馈时,信访人对“信访大超市”的“一站式”受理机制连声称赞。

  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是浙江省安吉县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融入到化解基层多元矛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服务群众的一项新举措。去年8月,安吉县全面整合纪委、信访、公、检、法、司、人力社保、卫健等部门的矛盾调解资源,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常态化开展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形成矛盾收集、按需调处、诉讼服务全链条机制,真正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目标。

  据梅云平介绍,很多信访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受理范围并不清楚,每年县纪委监委都会收到大量的业务外信访,既耽误了群众时间,又浪费了行政资源。而如今,来访群众只需按“需”索骥、对号入座,就能实现最大限度在一地一次性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各种诉求,避免群众来访跑多地、跑多次的现状。

  何玲琴是昌硕街道石鹰村的村民,得益于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联调联处机制,不久前她在《息访承诺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结束了近4年的上访之路,回归到正常生活。

  “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信访上。”2017年10月,何玲琴向多个部门举报反映,因政府工作人员违规审批,导致个人资金被某工程老板诈骗。2018年5月,县人民法院对涉嫌诈骗的工程老板判处了有期徒刑四年,县纪委监委依据调查结果对审核把关不严的3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追责问责。但这样的处理结果何玲琴并不满意,依旧不停上访。

  据安吉县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高志恺介绍,依托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资源优势,县纪委监委牵头启动了重点信访问题联调联处机制,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等十余个部门及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多股力量共同参与化解信访问题,信息共享、同向发力,很快就讲清了政策,化解了矛盾。

  一揽子调处、一条龙处理、一键式服务,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成立让群众矛盾纠纷实现了多元化解,有效防止群众信访事项“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共接待群众2744批6515人次,矛盾化解率达91.3%,其中检举控告类信访反映调查满意率达94.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共建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建湖县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5176360号  苏公网安备320925202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