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的高质量服务,直接决定着居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社区治理如何从重硬件建设向重能力建设转变,服务群众如何从重态度向重品质内涵转变,是交给拥有建湖全县九成以上城市社区的近湖街道的双重命题。为社会基层治理贡献“近湖方案”,为服务群众扛起新的角色担当,连日来,该街道主要领导率领相关部门单位,对全街17家社区逐一走访调研,在一线精准把脉现代治理新路径、新举措,不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在提炼有益经验中增值扩容;从群众中征询问需,在梳理痛点难点中疏经通络,用心耕耘,着力以更精准服务打通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该街道从居民群众热切期盼的高品质、个性化社区服务出发,以“抓重点、塑特色、促转型、补短板”为目标导向,以“队伍建设、聚焦问题、整合资源”为有效突破,不断形成党建统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模式、新体系。
回归本位:减负增效,从明晰责权到职能完善
“今年包括服务企业、经济运行等3项任务,已不再列入社区的绩效考核项目,未来涉及更多的政府职能的评比、任务、台账将逐步减少或取消”。该街道社区综合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道。“社区回归主责主业”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坚持在理顺条块关系、完善职能定位上统筹优化,激发社区治理活力,正成为该街道探索前行的实践模式。
不断剥离政府经济职能,专注民生服务,做社区负担的减法、民生服务的加法,一方面通过与社区人员“一对一”互动交谈,逐年提高待遇,优化队伍结构配置等靶向施策,激发谋事干事的内生动力;一方面精细罗列社区为民利民服务、依法履职事项和工作清单,回归服务本位,以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实实在在回归到服务精益化、治理协同化、管理特色化、运行网格化轨道上,提升服务效能。
基层治理:整合力量,从一方“管”到多方“治”
在全县大力推进“双城同创”的当下,小区治理,特别是无物业、开放式小区的环境治理,是摆在该街道面前的严峻挑战,整治小区脏乱差“顽症”,破解小区管理真空难题,该街道汲取先行先试的有益经验做法,着力稳步实现从一方管到多方治的过渡。
桥东社区的新世纪花园,是县城较早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得益于社区、物业和业委会月度“三方联席会”制度,小区治理的满意度位居全街前列;花园社区的海达新村,是典型的无物业老旧小区,通过以老党员、老干部牵头成立自治组织,物业费达到了全额化收缴,保证了日常管理的良性运营。
通过自己管自己,做到四两拔千斤。与此同时,充分整合力量、链接资源,在最大化发挥新成立的城市管理中心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上级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配合,同心同向发力,下好下活多方参与、多元共治一盘棋。
创树特色:聚焦服务,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神台社区“特色党支部”、建北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花园社区“太极拳俱乐部”……一个个社区服务特色日益显现。聚焦为民服务,该街道提出打造“一居一特色”行动计划,不断植入创新元素,塑造品牌工程,以个性化特色品牌引领服务效能提升。
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在党的建设上,抓真抓实抓细“党员联户”等党的建设工程,把党建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末梢”,创党建特色;在公共治理上,用好用足网格化管理,精心编织基层社会治理“这张网”,把社会管理有效末端深入到户、定位到人,创管理特色;不断创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服务阵地,缩减服务半径,创服务特色,并在年底比武打擂、展示风貌,以集成的亮点特色,打造群众认可的 “幸福号”品牌。